面對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爆發局勢,2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一般治療原則中強調,在抗菌藥物治療中,應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聯合使用廣譜抗菌藥物。
同時,面對嚴峻的抗擊疫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2月2日國家衛健委抗擊疫情新聞發布會上強調——
為此,我們對轉移因子與冠狀病毒的臨床治療的藥學原理和臨床作用進行了整理——
冠狀病毒是一類主要引起呼吸道、腸道疾病的病原體。這類病毒顆粒的表面有許多規則排列的突起,整個病毒顆粒就像一頂皇帝的皇冠,因此得名“冠狀病毒”。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目前已知的第7種可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其余6種分別是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SARS-CoV和MERS-CoV。
從2003年SARS至今,我國多家臨床醫療單位對轉移因子在冠狀病毒感染治療中的作用進行了專題研究,如中國綜合臨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治療藥物展望》、解放軍藥學學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診斷及其藥物治療進展 》、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教研室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S A RS ) 治療的原則和研究方向》、 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 《當前傳染性 非典型肺炎 ( SARS) 的研究與任務》、中國實用兒科雜志《兒童非典型性肺炎診斷與防治》、中國生化藥物雜志《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特異轉移因子的制備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9醫院《SARS高危人群的預防藥物分析》等數十篇學術論文的研究成果為此次我國臨床醫學治療相關冠狀病毒提供了有力的學術依據。
綜上,轉移因子一方面可通過提升機體免疫力,作為冠狀病毒感染的預防用藥,另一方面通過激活人體免疫系統,起到間接抗病毒作用,促進感染后病體康復。轉移因子作為免疫調節藥,在病毒感性疾病中達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金花”牌轉移因子,采用了生物分離技術提取生物活性因子,含有多肽、氨基酸與核苷酸,具有傳遞免疫信息、激發免疫細胞活性、調節免疫功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等作用,被譽為T細胞活性的觸發劑,細胞免疫的增強劑、細胞免疫調節劑及干擾素產生啟動劑?赏ㄟ^免疫調節作用幫助機體促進病毒清除。